2018年3月1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迎來了國家衛健委的一個調研團隊:由衛健委國際交流中心楊陶處長帶領的委財務司、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相關領導和專家一行6人。
華西醫院是“國家隊”的44家委屬醫院之一,國家衛健委此行是為了調研政府采購管理平臺建設事宜。
關于這一政府采購管理平臺,業內或許感到陌生。但就是這一平臺,不出意外的話,未來會成為國家對大型醫用設備進行集中采購管理的核心平臺。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其中明確提出,要“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檢驗檢測試劑、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
2017年5月,國務院又公布關于修改《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決定,增加進去不少關于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的新規定,并將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審批由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調整為行政許可事項。
條例修訂之后,大型設備的配置管理規定并未如業內部分人的預期放寬了,反而變得更為嚴格了。衛計部門和醫療機構被要求加強對大型醫用設備的購置論證,嚴格控制高端機型,不能超出區域衛生規劃、超出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盲目追高。
此外,2017年11月,時任國家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曾介紹,“十三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將出臺,甲類和乙類設備、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均納入規劃,并提出大型設備配置的標準首先是要保證質量安全,圍繞降低醫療費用,支持社會辦醫和引導配置國產設備。
國家對大型醫用設備的管理呈收緊趨勢,一方面嚴格審批,并逐步實現法制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要通過集中采購、階梯配置等,將大型設備也納入降低醫療成本和醫療費用的范圍之內。
大型醫用設備的集中采購是此輪醫改的重要任務之一,其推行速度相比高耗、試劑的集中采購也要慢一些。
目前,國內一些省份,比如安徽,是已經對大型設備實行省級集中采購了的。
而相關信息顯示,一個全國性的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平臺已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即將面世了